宁,多年来只有师父谢卜山住观。
不出意外,将来道观要传到他的手上。
为了赚钱糊口,替师父把青崖观守住,谢不宁收拾背包下山,来投奔师父昔日的同道朋友。
打算向他借个地,支个摊算卦,攒够了钱就去把破道观修一修,给祖师爷刷层新衣服。
有正经道观的挂靠,他自认为赚笔钱不是难事,没想到
白龙观挂的比自家老破小还早,这就很离谱。
下山前,谢不宁把师父放包里的两千块钱悄悄还回去,只留下一百块路费。坐车,吃饭,现在口袋里还剩几枚硬币,如果不想办法挣到钱,那他连家都回不去。
早上来文化宫广场锻炼的大爷大妈很多,谢不宁有些意动,站起来理理坐皱的道袍。
不等他进一步,一个戴红袖章的大姐提着扫把过来,上下打量他几眼,说话带着口音:俺们正经文化单位门口不让搞迷信噢。
十月底的清晨,谢不宁空着肚子走在街上,冷风掀开身上只有薄薄一层夹棉的道袍,刮进衣服里。
他一袭长道袍,眉眼精致,总是吸引来其他人不断回头看。边走,边低头喃喃着什么,仔细听就会发现他在说
好饿啊,我为什么这么穷
谢不宁双眼放空。靠山山倒,靠树树摇,祖师爷的饭碗端不住,难道只能通过别的办法赚钱?
正想着,就被人叫住,是刚给他指路的包子店老板娘。
小伙子,你要不要吃包子?老板娘隔着柜台招呼,同情的看着他说,不要钱。
她注意到道士打扮的小伙子无功而返,再一听这好看的小年轻人嘀咕着什么好饿啊的话,看着他俊秀的脸庞,心一下就放软了。
谢不宁正摁着咕咕叫肚子,挺不好意思的:这不太好吧。白吃白喝的。
老板娘抱开蒸笼:嗨,两个包子又不是大事。
蒸笼一开,冒着热气的大白包子的香气立刻冲了出来。谢不宁眼睛瞬间亮了,包子看着多软啊。老板娘想着年轻人脸皮薄,还要张嘴再劝两句,谢不宁就忙不迭点头:嗯嗯,那太谢谢了!
默默把话咽回肚子的老板娘:
真是一点都不客套。
但是吧还挺可爱的。
老板娘笑眯眯地捡了几个包子,一高兴,又捎杯豆浆给他解渴。
老板娘并不信仰道教,但谢不宁一双黑亮的眸子看过去,清亮透澈,特别惹人喜欢,也就不妨碍她做善事了。
你拿好。配上我自制辣椒酱,特别好吃!等着,我给你拿一盒。说完,就立刻转身去了。
刚出炉的包子又烫又软,一拿到手里,整个身子都回了丝暖意。谢不宁礼貌地道谢,老板娘直让他别客气,短短的工夫,已经完全不把他当生人看了,亲热的跟自家晚辈似的。
姐,镇上有哪里能找事做?谢不宁拿了包子没有立刻走,想打听一些消息,什么活都行。
看样子,老本行暂时做不成了,先想办法解决饭钱和住宿再说。
刚说完老板娘就一脸不赞同地看着他:唉哟,我就说好好的小伙子怎么就搞迷信,没前途的。俗话说的好,男怕入错行,你是没去那儿干,不然肯定了不得!
谢不宁笑了笑没解释,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信仰都会误解,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而是问道:您说的是哪儿啊?
就是前面拐弯,租林家大院拍戏的剧组!
那好看的年轻人走后,老板娘收拾柜台,从放钱的小簸箕里捡出个比半个巴掌还小的纸袋。
打开一看,里面装着一枚黄色的三角形小符。
小纸袋上细心的用毛笔注明开运符,字迹俊逸,现在鲜少人会写毛笔字了,倒显得很不俗。下方印着红色小章,才指甲盖大,仔细辨认,是青崖观印四字。
哪来的东西?老板娘举着看了看,发出嘟囔。青崖观?没听说过啊。
待一回想方才那年轻人的打扮,便了然了。怕不是白吃了她的包子,留下来结个善缘的吧。
开运符,要世上真有能转运的灵丹妙药就好了。
想到自家接二连三发生倒霉事,她脸上的笑容很快消失,捏着小小的符箓轻哼:这东西,要真有用,哼,我给他包俩大花篮去!
谢不宁一路打听前去林家大院。
剧组杂事多,灯光、摄影、助理、替身还有群演,找工作的机会总要大一些。
唉,堂堂青崖观第二十八代弟子,竟然沦落到混口饭吃都难,太惨了。
谢不宁心疼地抱住祖传法剑。
好在他并不怨天尤人,很快调整好心态,握了握拳:能不能吃肉就看这次了!
十分钟后,穿过一条宽巷,尽头果然有一户十分气派的古宅,门口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